《逆行人生》毫无疑问是今( jīn)年最现象级的电影之一( yī),先导预告一经放出,网络( luò)上铺天盖地的谩骂便完( wán)全淹没了提前宣发造势( shì)的“喜气”。
内地观众们经过( guò)一次又一次地被诈骗、被( bèi)捉弄、被消费,已经完全学( xué)聪明了。
大家不再呼唤这( zhè)个市场里出现更多的“小( xiǎo)人物叙事”、“普通人故事”,因( yīn)为大家明白这些题材只( zhǐ)要是能走入大银幕的,最( zuì)后一定各有各的悬浮,各( gè)有各的说教,各有各的劝( quàn)你和解的话术。

从《逆行人( rén)生》的预告遭到口诛笔伐( fá)起,“穷人掏钱看一群富人( rén)演穷人”这句话便成为了( le)该片相关讨论下的高频( pín)句。
这句话其实是个流氓( máng)逻辑,因为大部分的影视( shì)创作者,相比于工农阶层( céng),当然是处于更高阶级的( de),他们扮演底层形象也是( shì)在履行他们座位公众人( rén)物传播具有社会意义的( de)内容的义务。
小人物的生( shēng)活需要大平台的辅助进( jìn)入聚光灯下,这样才能真( zhēn)正为他们打开一个发声( shēng)的窗口,这是无可厚非的( de)。

但又为什么有如此多人( rén)支持这种混账逻辑呢,这( zhè)不得不聊到《逆行人生》这( zhè)部电影所诞生的今时今( jīn)日的社会逻辑,已经和徐( xú)峥所认识到的相去甚远( yuǎn)了。
首先,小人物的发声已( yǐ)经不止局限于依赖文艺( yì)作品,“实名举报”、“我控诉”、“我( wǒ)呼告”类型的由发声者自( zì)己录制的短视频已经成( chéng)为当下社会最核心的新( xīn)闻内容构成。
这样更具象( xiàng)、更真实、更血淋淋的亲口( kǒu)表述,无论是带来的冲击( jī)力、影响力都远大于虚构( gòu)作品。而且,仅就我个人冲( chōng)浪经历来讲,我的B站短视( shì)频板块,刷10个视频有11个都( dōu)是这种类型的,所以B站的( de)短视频从来不曾带给我( wǒ)什么多巴胺分泌,反而常( cháng)常是焦焦在脑内刮起的( de)无数阵橘色风暴。
其次,在( zài)“自我献祭”类型的群众表( biǎo)达兴起的同时,内地文艺( yì)作品的落后性也在以相( xiāng)当快的速度显现出来。
字( zì)幕判刑、包饺子结尾、都是( shì)家人、与万事万物和解是( shì)所有电影的唯一结局。

但( dàn)现实是,大部分身处于相( xiāng)似困境中的人们不仅无( wú)法和任何事物和解,还可( kě)以正在无限期地走向一( yī)条不归路,最后彻底被生( shēng)活的漩涡搅碎。于是,大家( jiā)选择屏蔽那些鸡汤、说教( jiào)、爹味的虚假情节,有这些( xiē)时间不如埋头好好生活( huó)。
所以,《逆行人生》中的男主( zhǔ)角倒是没逆行几次,戏外( wài)的徐峥却是逆了大天,一( yī)纸立项策划案不知逆了( le)多少时代洪流。

说回到电( diàn)影本身,其实这种类型的( de)电影能否被观众买账只( zhǐ)需要做到一点就足够了( le),就是能否对社会现象正( zhèng)确归因,当然这对于内地( dì)电影来说难于登天。

在徐( xú)峥参与的上一个爆款项( xiàng)目《我不是药神》中,文牧野( yě)已经竭尽全力地把矛头( tóu)虚空索敌,制造了无比虚( xū)假的对立,但还是导致了( le)社会问题片在很长一段( duàn)时间内受到了审查的“特( tè)别关照”。这便使得之后的( de)作者更加畏首畏尾。

《逆行( xíng)人生》无非需要回答的问( wèn)题是,为什么一个同济大( dà)学毕业的45岁大厂中层,在( zài)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会断( duàn)崖式失业,并不得不送外( wài)卖。更远一步是需要回答( dá),拿到这样剧本的人,除了( le)重开还有出路吗?简直是( shì)想想就令人不得不三缄( jiān)其口的尖锐问题。
事实是( shì)徐峥半推半就地回答了( le)一部分,他提到了就业环( huán)境的紧缩、职场的年龄歧( qí)视、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失( shī)业潮、P2P暴雷带给中产家庭( tíng)的横祸。虽然大部分都只( zhǐ)是浮光掠影地展现,但总( zǒng)好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更( gèng)好过已读乱回的。

至于暴( bào)雨过境,何去何从,徐峥的( de)态度是,中年失业会换来( lái)一生的潮湿,这件事终究( jiū)会成为一个人生的转折( zhé)点,毫无疑问的是,它会带( dài)着一家人的生活从此走( zǒu)向下坡路,而且是一直缓( huǎn)缓地、颠簸地下降的无尽( jǐn)之路。
对待这种看起来十( shí)分绝望的处境,徐峥的态( tài)度是既来之则安之,此地( dì)的生活最不缺的就是不( bù)稳定,意外和另一个意外( wài)哪个先来只是运气问题( tí),既然发生了就全盘接受( shòu),继续迈力向前。

总的来说( shuō),电影中关于社会现象的( de)这一整套表述我是相对( duì)买账的,也许是因为抱着( zhe)极低的预期,也许是因为( wèi)同行的衬托,这种表达还( hái)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yì),只不过要说它对于真正( zhèng)身处困境的人们能起到( dào)什么作用,大概是加深他( tā)们百倍焦虑的同时,聊胜( shèng)于无地轻轻抚慰了一刻( kè)吧。
而在电影的核心架构( gòu)之下,徐峥所填充的具体( tǐ)情节其实就相当糟糕了( le),这也是这部电影目前遭( zāo)受着和那些“包饺子电影( yǐng)”同等批判并不冤的原因( yīn)所在。

首先男主角的人设( shè)除了求职这条线以外,基( jī)本和当下时代没有什么( me)呼应。
他在职场以外遇到( dào)的困境,虽然不是影片的( de)焦点,但是其实在电影中( zhōng)为他带来了巨量的压力( lì),而这些内容都是写得相( xiāng)当随便的。
比如老当益壮( zhuàng)的父亲忽然因为996便变成( chéng)了半瘫痪状态,女儿恰逢( féng)升学而学费数额巨大。这( zhè)些困境让一部本来应当( dāng)十分立体的社会实景拆( chāi)解电影,扁平化成了8点档( dàng)家庭伦理剧。缺乏特色,缺( quē)乏与人物特殊性的关联( lián),也过于巧合。

但凡设置一( yī)个男主角因为逆行撞人( rén)面临赔偿金压力,虽然俗( sú)套,我也会觉得比片中这( zhè)些不明所以的压力来源( yuán)来得贴题。
徐峥所在的站( zhàn)点的其它几位同事面临( lín)的困境也有相似问题,王( wáng)骁需要给孩子治白血病( bìng),所以成为了骑手。
这组矛( máo)盾之间相比于徐峥就更( gèng)缺乏强关联性了,只是恰( qià)好有外卖员这个行业,这( zhè)个行业恰好可以通过无( wú)限的卷换取高报酬,王骁( xiāo)就干了,但这样的工作似( shì)乎也有很多,王骁的选择( zé)一旦不具有唯一性,他就( jiù)不值得作为一个外卖员( yuán)群体代表来反映这个行( xíng)业的现状,反映摩拳擦掌( zhǎng)想要加入这个行业的人( rén)们到处境。

其余几位也同( tóng)理,女外卖员的人设仅仅( jǐn)是蹭了“带娃送外卖”的短( duǎn)视频热点,冯兵“不接转单( dān)”这种一出现就知道后期( qī)必有弱智揭晓时刻的强( qiáng)设定也很尴尬,邬家凯边( biān)送外卖边直播边网恋则( zé)是已经虚浮到了外太空( kōng)去(哥们现实中演了两部( bù)曝光量高的戏就已经被( bèi)骂得体无完肤了,做直播( bō)只能是世另张大大)。

在看( kàn)完电影之后,我也有机会( huì)简单和一位曾经在上海( hǎi)短暂由程序员转业为外( wài)卖员的翻版男主角交流( liú)了对电影的看法。他对于( yú)电影最无法忍受的是对( duì)外卖员精神面貌的刻画( huà),就他个人经历而言,戾气( qì)、疲惫才是现实中外卖员( yuán)的精神状态。
现实中的外( wài)卖工作环境中,别说不可( kě)能有片中那样一大群天( tiān)真善良的同事了,正常情( qíng)况下彼此之间从来都不( bù)会有任何超出工作内容( róng)的交流,因为疲惫、因为焦( jiāo)虑、因为竞争才是生活的( de)主旋律。

其实这样的困境( jìng)并不难想到,像坐办公室( shì)的工作,都时常发生着令( lìng)人难以置信的职场互害( hài),外卖员这样受到更多群( qún)体欺辱,承受更大生理心( xīn)理压力的工作中,人的状( zhuàng)态也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 tí)的另一面便是,在这样的( de)环境下,带着这样的精神( shén)状态工作,也导致了很多( duō)人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 yǐ)来都认为外卖员是一个( gè)平均素质偏低的职业。

外( wài)卖下毒、辱骂顾客、无病呻( shēn)吟、打人捅人、不守交规...是( shì)外卖员上热搜时他们的( de)相关动作。抛开更宏大的( de)结构性问题不谈,这也说( shuō)明这个行业悲剧地陷入( rù)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是永( yǒng)远无解的。
而讽刺的是,会( huì)买票观看这部电影的人( rén),大部分都是外卖的接收( shōu)者而非配送者,因此当大( dà)众普遍认知中的外卖员( yuán)形象在银幕上变成一种( zhǒng)堪比“感动中国人物”级别( bié)的状态时,也会引起极大( dà)的不满。

徐峥似乎意识到( dào)了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有( yǒu)过度表达“要体谅外卖员( yuán)”、“要尊重外卖员”、“送外卖很( hěn)不容易”这样的观点。
他努( nǔ)力地把所有普通人拉平( píng)在同一语境做表达,无论( lùn)是送外卖的也好,吃外卖( mài)的也好,其实都是生活和( hé)命运玩弄的棋子,大家要( yào)好好生活,热爱生活,热爱( ài)彼此。

但这带来了两点问( wèn)题。
第一,这种正确的废话( huà)不需要特别申明,尤其是( shì)不需要这么无聊地强调( diào)。
第二,电影后半段用辛芷( zhǐ)蕾一边教打鼓,一边直播( bō),一边做美甲的行动组成( chéng)了“对抗生活矩阵”的重要( yào)一环,其实也相当悬浮,只( zhǐ)要稍作了解,就知道这三( sān)件事同时整明白一件就( jiù)已经很厉害了,这便导致( zhì)徐峥和辛芷蕾为了撑起( qǐ)这个家所做的努力整体( tǐ)的画风离国产糖水片更( gèng)进一步,我很担心影片结( jié)尾,“1年后”辛芷蕾成了百万( wàn)网红,徐峥成了美团股东( dōng)。

当然,以上对结局的猜想( xiǎng)来自于《奇迹·笨小孩》当年( nián)桶击我后造成的PTSD,本片确( què)实罪不至此,而是远过于( yú)此。
在本片的结尾,于和伟( wěi)饰演的美团总裁,在助理( lǐ)的引荐下得知了徐峥开( kāi)发的送外卖APP,于是决定讲( jiǎng)他招入美团程序开发部( bù)继续按照这个思路开发( fā)小程序。

我相信任何正常( cháng)人看到这个情节出现时( shí),即便会意识到这是一个( gè)“局赐结局”,也会忍不住犯( fàn)恶心。
电影在表达,像徐峥( zhēng)这样暂时落难,“神仙下凡( fán)”做外卖员的前中产阶级( jí),迟早都可以因为自身的( de)实力、原职业、运气等因素( sù)“重回仙宫”。无论如何,送外( wài)卖这样的“下等职业”只是( shì)他们的过渡期下下之选( xuǎn),他们真正“发光发热”的舞( wǔ)台在更高、更远的地方。

所( suǒ)以影片当然不会给出除( chú)徐峥以外其它角色的结( jié)局,至于王骁和冯兵是否( fǒu)会因为辛苦的工作过劳( láo)死亡,邬家凯是否会因为( wèi)工作的繁忙出现感情危( wēi)机,严莉莉是否会因为带( dài)娃送货遇到危险,这都不( bù)是徐峥这个随时可以从( cóng)外卖魔窟里拍拍屁股走( zǒu)人的“灰姑娘”真正需要关( guān)心的事情。
所以大家也不( bù)用追问角色们眼见需要( yào)面对的大流行来临后他( tā)们该何去何从的问题,配( pèi)角们当然是会立刻失业( yè)并且自生自灭咯,至于徐( xú)峥,他可能也会失业,但不( bù)超过一个月应该就被直( zhí)播平台挖去做程序员,美( měi)美吃上这个时期的红利( lì)了吧。

总而言之,《逆行人生( shēng)》和当下的社会环境形成( chéng)了一道唯美的互相抛弃( qì)的风景线,前者像时间穿( chuān)越一般活在10年前闭门造( zào)车,后者已经激进、激烈到( dào)徐峥高速冲浪一整年也( yě)跟不上。
这除了反映出电( diàn)影这种笨重的艺术作品( pǐn)很难对于新鲜的社会热( rè)点做出反映以外,也体现( xiàn)出越发逼仄的生存环境( jìng)下,人们寻找出路的方式( shì)也在极速更替,人们不再( zài)等待“伟大”的电影人们如( rú)同分圣餐一般把“发声”的( de)机会施舍给某个群体,而( ér)是自己摸爬滚打,杀出了( le)一条血路。

manner事件之后大家( jiā)纷纷表示大环境如此,少( shǎo)惹服务业从业者,因为无( wú)可失去的人随时可以和( hé)你拼命。
更何况,“实名举报( bào)”系列里现在还充斥着教( jiào)授、公务员、律政人士等等( děng)我们原本以为应当“有所( suǒ)保留”的体面人。气压正在( zài)指数级下降,所有人生存( cún)下去的手段都不得不变( biàn)得激烈。

此时,倘若某个不( bù)知好歹的“人上人”送上一( yī)份自以为充满诚意的玉( yù)盘珍馐供大家争抢,大家( jiā)只会先掀桌,后杀人,把这( zhè)场反动当做旗帜鲜明的( de)运动,表达对于现实的态( tài)度与诉求。

徐峥总是这样( yàng),看到很多院线抵制《逆行( xíng)人生》,拒绝放映,才想起疫( yì)情来临时的第一个除夕( xī),徐峥的《囧妈》成为院线片( piàn)中的第一个逃兵,转手将( jiāng)版权卖给抖音,美其名曰( yuē)“请全国观众看电影”,实则( zé)让整个院线行业未病先( xiān)瘫痪,影视行业的寒冬迅( xùn)速到来。
如今在他的又一( yī)次逆行之作中,他不仅不( bù)改往日的逆天口吻,还对( duì)于片中外卖员刚刚成为( wèi)“单王”,过了年就会因为疫( yì)情再次失业,并家破人亡( wáng)的现状忽略不管,故事终( zhōng)结在一家其乐融融地互( hù)相勉励彼此“安于现状”的( de)温暖时刻,对于山雨欲来( lái)风满楼烦危机置若罔闻( wén)。

电影中令我感到最滑稽( jī)可笑的设计便是徐峥因( yīn)为送外卖居然治好了糖( táng)尿病,从每天要打胰岛素( sù),变成了会因为低血糖忽( hū)然晕倒的“脆皮中年人”。
而( ér)更添一份笑点的是,徐峥( zhēng)从始至终也没有真正减( jiǎn)肥,影片中他的身材并没( méi)有真正发生过任何变化( huà)。

这便也可以看出他自己( jǐ)本身是有多么不相信这( zhè)个故事,多么不愿意为之( zhī)努力,贾玲再谄媚,起码还( hái)知道减减肥、练练肌肉,做( zuò)足表面功夫。

而徐峥不知( zhī)是因为懒得博在座这些( xiē)屁民一笑,还是实在碍于( yú)懒惰、肥胖难以减重。
总之( zhī),也是又逆行、逆天了一次( c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