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集观看Nathan的作品,容易见树不见林,从而错过他独特的一点:彻底学者式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别的创作者像在写小说,只需要一个出发点,一种直截了当的尝试,成功或失败都不能证明什么,只对观众进行情感上的说服。而Nathan更像是在写论文,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不同假设,设计实验检验这些假设,甚至可以看到一些placebo tests和falsification tests。而这一系列看似科学的检验又只是幌子,最后你会发现他关注的还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用他的方式。
把第二季六集串起来,可以看到他完整的思维脉络。
第一集 :抛出在现实生活中无比重要却始终无解的问题:空难(当然,后面就能体会到空难是一个隐喻)。
他听了大量失事飞机的黑匣子录音后提出假设:空难的关键变量是机长和副机长之间的交流失效——一个武断,一意孤行;另一个担心事业,不敢说出真实想法。
他先从副机长这一角色切入,探索人们为何常常不敢表达真实观点。他的假设是:这是一部分人的性格特质,不止在飞机驾驶舱内,他们在生活中、亲密关系里都表现为不敢 take control。副机长 Moody 就是这种人,于是 Nathan 尝试让 Moody 在恋爱关系中练习表达真实想法,以促成特质迁移,让他意识到说出来并不会带来严重后果。但实验效果不理想——Moody 的恋情可能已经告吹。
第二集: 继续讨论副机长的角色。如果说不敢表达是因为害怕后果,那有没有可能在表达异议的同时将后果减到最小?换句话说,能不能在拒绝别人的同时还能让别人喜欢自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Nathan搞了一个假选秀节目“音乐之翼”:让副机长们担任评委,拒绝前来试唱的选手,事后让被拒绝的歌手给评委打分。他发现一位副机长 Mara’D 拒绝别人后却总是拿到很高的分数,Nathan 开始分析、模仿她的措辞,并用相同话术进行测试。但他的分数依然很低,原因是“不够真诚”。他由此提出质疑:真诚是否被过誉?这会让没办法把真诚表演得那么好的人的世界变得更难。他尝试表演“真诚”,最终在一段亦真亦假的对小女孩讲话中结束本集——结尾 twist 是整季我最喜欢的地方。
第三集 :首次转向机长角色。如果有些机长能在危机中避免空难,那他们一定具有某些不同寻常的特质。若这些特质可以复制,就能避免更多灾难。为了验证“性格是否可复制”,Nathan 先进行一项实验:让一只克隆狗在原狗生活过的环境中成长,观察它是否能发展出相似的行为和性格。然后,他让自己从婴儿期开始模拟萨利机长的一生,试图理解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萨利,进而让他做出临危不惧的判断。这集是最cult的一集,没想到模拟巨婴是让别人踩高跷,让世界变大,很新但仔细一想很有道理。
第四集 :回到机长与副机长的沟通问题,但不再聚焦副机长的性格特质,而是思考能否通过改变环境或系统来调整行为。第一个尝试是让副机长的声音融入人群之中:如果无论说什么,周围人都和自己说一样的话,是否会更有勇气表达?他找了一群演员围绕着有约会焦虑症的副机长 Colin,不管Colin说什么,演员都要同时重复一遍。这确实帮助他解决了部分社交障碍,但他依然无法读懂 first kiss 的信号推进关系。Nathan于是让Colin去扮演别人。当人扮演他人时,心理负担会变小,也更敢做原本不敢做的事。类推回空难情境:也许系统需要为机长和副机长创造一个“角色扮演”的语境。
这集虽然视觉上不如第三集震撼,但我更喜欢它提出的解决方式——masking。相比之下,第三集结尾落在therapy上有点陈词滥调了。
第五集 :承接上集结论——系统需要创造一个角色扮演的语境。这一集Nathan尝试改造“系统”:他把一个超简易proposal推销给国会议员。在这个proposal中,每次飞行前,机长和副机长要分别扮演“captain all ears”和“first officer blunt”,进行几段情景对话。议员拒绝了他的提案。
第六集 :虽然被官方否定,Nathan仍要证明交流失效是空难的关键。他决定用真实飞行中的机长—副机长交流影像作为证据。但因为这类拍摄被法律禁止,他决定自己成为机长。他花了两年取得飞行员资格,钻了法律漏洞,找到一架退役的波音737,雇来一帮演员扮演乘客。副机长选了Aaron——一个飞行经验丰富但想进娱乐圈的人,Nathan在娱乐圈的地位刚好能让对方有些顾忌,这很好地还原了副机长面对机长时“事业上不能得罪”的微妙处境。飞行中,Nathan扮演“captain all ears”,飞机最终成功降落。
这一集最震撼的是他为了一个抽象假设付出两年努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但我看过 Nathan for You 第三季最终集,他为了让一个无名之辈成为英雄,练了一年的走钢索,最后假扮对方完成表演。当时看得很震惊,这次的飞行是另一种程度的“走钢索”,但心理冲击已经没那么大了。 ===== 最后,剧中有几次“离题”之处,即删掉后对主线剧情不会有太大影响。按照George Saunders的说法,这些无法让人不注意到的离题之处恰恰反映了作者最想要表达的情感,增加故事的维度。有时间再写写这些离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