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对我个人来说我更( gèng)喜欢《在溪边》,但不可否认( rèn)老洪在这部里还是相当( dāng)坦率的讲出一个更直白( bái)更现实的矛盾,这样的讲( jiǎng)述更易懂,更容易被接受( shòu)同时也更贴近我们的现( xiàn)实生活。出身好却不想受( shòu)父亲庇荫,要自食其力当( dāng)个诗人却好像能力不足( zú)的男主,欣赏他的才华也( yě)愿意与她过小日子的女( nǚ)朋友,看重男主出身却并( bìng)不看好他的能力的娘家( jiā)人父母与姐姐,这其中所( suǒ)蕴含的矛盾几乎是不言( yán)而喻的,尤其是当女主的( de)母亲也是一位诗人的时( shí)候,好像对男主能力的否( fǒu)定拥有了更多的可信度( dù)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排( pái)挤。 而在刻画这样的矛盾( dùn)时,显然导演是用了很多( duō)技巧和意向,用他独有的( de)幽默感把“鸡同鸭讲”的尴( gān)尬生动地展示了出来。不( bù)管是关于鸡的讨论,对与( yǔ)树的思考,还是对于诗的( de)创作又或者是对于男主( zhǔ)父亲的身份地位的理解( jiě),里面的尴尬和错位都让( ràng)人感觉到极大的讽刺,但( dàn)何尝不是一种现实呢。从( cóng)某种角度,男主这种并不( bù)算成功却依然坚持创作( zuò)的“文艺青年”也投射了很( hěn)多导演本人的影子,创作( zuò)需要人的理解和共情,而( ér)表达似乎并不只是拥有( yǒu)感受就足够,还需要某种( zhǒng)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则( zé)是见仁见智的了。创作者( zhě)常常会沉浸在自我感动( dòng)里,但似乎自我感动又是( shì)创作的出发点和不可避( bì)免的根基。而不够成功的( de)结果也更加会让他人去( qù)否认创作者的表达和能( néng)力,如姐姐的风凉话般说( shuō)着你的父亲总是在你身( shēn)后的嘛,而这必然也会引( yǐn)起男主的反抗,一切就是( shì)这么真实合理。越品越有( yǒu)味儿的一段真实的冲突( tū),同时我会因为男主独自( zì)的时刻感觉到一丝平静( jìng),我想他真的有感受,但这( zhè)种感受可能真的很孤独( dú)很难讲述。

比起前面几部( bù)作品,这部显然冗长了一( yī)些,依然缓慢充斥着固定( dìng)的镜头和密集的对话,不( bù)断去讲述着冲突和讨论( lùn)的主题。而这部影片里的( de)模糊感显然是导演更新( xīn)的设计,男主喜欢模糊的( de)看待这个世界,能感受到( dào)更多,而我们模糊的看电( diàn)影或许也能想象到更多( duō)。最后一颗镜头,二手车,烟( yān),模糊的世界,这不就是男( nán)主喜欢却不被他人理解( jiě)的一切吗?这才是老洪的( de)妙啊。